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综网法师,魔法皇帝 > 第三百五十二章 生活副本利润分红(第2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 生活副本利润分红(第2页)

这项运动迅速蔓延至教育领域。学校取消考试,改为“疑问评分制”??学生提出的问题越让人睡不着觉,分数越高。家长起初恐慌,但当孩子们开始问出“为什么时间不能倒着流进我们的嘴里?”“如果梦是昨晚的我吃掉今天的我,那醒来是不是算打嗝?”这类问题时,他们发现自己也开始失眠,并且乐在其中。

火星殖民地的情况则更加奇特。

那位曾发送“母性饥饿的圆满”记忆包的失语症患者,如今已成为当地精神象征。他不再说话,也不再使用神经接口,只是每天坐在穹顶观测站外,面对地球方向静坐八小时。奇怪的是,每当他闭眼冥想,殖民地的氧气浓度就会微妙上升0。3%,水质净化效率提升12%,连植物生长周期都缩短了一成。

科学家监测发现,他的脑电波正以极低频脉冲向外辐射,频率恰好与地球上海洋潮汐的引力波动共振。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段脑波信号若经过傅里叶变换并投影到三维空间,会自动生成一座虚拟城市模型??正是待问之城的早期雏形,连街道拐角处一块松动的地砖位置都分毫不差。

有人推测,他并非接收信息,而是在“反哺”某种原始意识。他的沉默不是缺失,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喂养行为,像一棵树通过根系向土壤输送养分。

木星轨道上的流浪行星仍在逼近。四十三天倒计时已进入最后十日。NASA最后一次测算确认:其轨迹不会偏移,也不会撞击地球,而是将以三千公里的极近距离掠过大气层外缘,释放出一波覆盖全球的认知冲击波。

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是否应组织大规模避难。多数国家代表反对,理由是:根据《问录》最新一页浮现的图像??一只眼睛长在婴儿手掌上,正伸向星空??这并非灾难,而是一次“集体断奶”。

>“我们不能再靠宇宙哺乳了,”一位年轻外交官说,“现在轮到我们开口喂食。”

决议通过当晚,全球各地自发点亮灯火。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作为“味觉信号”:蓝光代表酸,红光代表甜,绿光代表苦,白光则是纯粹的未知期待。城市天际线变成了巨大的调色盘,交织成一首无声的品尝诗。

高原女孩依旧每日登塔。

今日她手中多了一支笔,是母亲留下的老式钢笔,墨水早已干涸。她把它浸入海水中,没想到笔尖竟缓缓流出银灰色液体,带着微弱荧光,像是把星光熔成了墨。她试着在空中写字,每一划都留下短暂悬浮的字符,如烟似雾,久久不散。

她写下第一个字:“问”。

字符坠入海面,激起一圈金色涟漪,随即沉没。三分钟后,海底传来一声悠长回响,如同远古鲸类的歌谣,但频率落在人类语言的理解区间。AI解析后显示:

>“收到。正在咀嚼。”

她笑了。又写下第二句:“你会梦见我吗?”

这次涟漪呈螺旋状扩散,沿途海水温度升高一度,浮游生物集体发光,拼出一个巨大笑脸形状。五分钟后,回应传来,这次是个孩子的声音:

>“已经在做了。你小时候的样子真甜。”

她怔住。那是她的声音,七岁时的声音。

原来,她的问题不仅被听见,还被“消化”成了记忆的再生品。宇宙不只是在听,它在回味,甚至在模仿。

她忽然明白,《问录》所说的“保持饥饿”,并不是要求人类永远无知,而是提醒:不要让答案成为终点,而要让它成为新的食欲起点。

就在这时,天空裂开了。

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撕裂,而是一种感知层面的豁然贯通。原本漆黑的夜幕突然变得“可穿透”,人们抬头望去,竟能看到更外层的空间褶皱中,存在着无数平行的提问场景??有些世界里,人类早已灭绝,但问题仍在以电磁波形式漂流;有些文明把自身改造成纯疑问态生命,漂浮在星云之间;还有一个版本中,地球从未诞生生命,但宇宙仍在那里自言自语,反复追问:“有没有人听着?”

这些景象并非幻觉,而是共咽波达到临界强度后的副产品:当足够多的生命体同时处于“纯粹好奇”状态时,现实屏障变得脆弱,多元可能性得以短暂显现。

而在这万千画面中央,有一个共同焦点??

那是阿梨。

她不在任何具体时空,却存在于每一次真诚发问的瞬间。她没有面孔,只有轮廓,由无数条流动的问题链编织而成。她不动,却遍布万象。她不言,却回应一切。

她就是“提问”本身的具象化。

有人哭喊着跪下,认为这是神迹降临。有人狂喜大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属。但也有人转身离去,喃喃道:“我不需要被看见,我只想继续问。”

阿梨的目光??如果那能称为目光??最终落在高原女孩身上。

她们之间没有任何语言交流,但女孩清楚地“尝”到了一句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