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十五章 平章国事(第1页)

第一千九百十五章 平章国事(第1页)

李承乾慢悠悠的喝茶,眼神略显阴郁,但神色平静、不见喜怒。争吵中的刘洎与马周互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放低了声调,放弃争执。不知为何,眼前的陛下让人望之忽然涌起陌生之感,仿佛以往那位心性软弱、毫无坚韧的少年君王,转身之间变成了隐忍阴沉、手段狠辣的一代明君……淡然之间,自有威严丛生。李承乾放下茶杯,看着面前两位文官之首,轻笑一下,道:“怎地不吵了?”马周道:“微臣鲁莽,御前无状,请陛下责罚。”刘洎也道:“陛下天下至尊,乾纲独断,臣等恭聆圣训、莫敢不从。”“呵呵,朕这个皇帝堪称命运多舛,身为储君之时便日夜惊惧、唯恐朝不保夕,登基御极之后又不得天下人之尊崇,兵变、叛乱接二连三,所幸祖宗保佑才保住小命,哪里谈得上什么天下至尊?怕是朝野上下都在背后议论朕之昏聩庸碌吧。”听了这话,刘洎、马周坐不住了,相继起身,躬身施礼,惶恐道:“陛下天资仁厚,实乃千古少有之仁君,乃大唐之幸,官员之幸,黎庶之幸!”“陛下不可因逆贼之猖獗而妄自菲薄,大唐如今日新月异、国力鼎盛,开创千古未有之盛世繁荣、锦绣山河,皆陛下之功也!”“行啦,朕又不是小孩子,何须爱卿这般安慰?”李承乾笑着摆摆手,对两人之褒扬不置可否,请两人入座,问道:“诚如二位爱卿所言,军队无需号令可擅自开战,必然后患无穷,可大唐疆域广阔、军队百万,不可能每一次作战都要事先上报、请示圣旨……两者之间,可有折中之法?”刘洎与马周陷入沉思。这是一个悖论,想要保证军队战力、应对危急局面快速反应不至于贻误战机,赋予军队临机处断之权是必须的,反之,这种临机处断之权会损害中枢权威,对君权有着撼动根本之损伤,一体两面、顾此失彼,何来折中之法?造成如此困境,一则是制度不够完善、局势太过庞杂,再则便是君王之威望不足以号令全军、慑服天下。贞观之时,大唐固然未有当下之广阔疆域,可军队数量也不少,四方征战、烽火连绵,可曾有任何一支军队胆敢不遵太宗之号令而擅自开战?就连那些内附之胡族都忠心耿耿、言出法随……李承乾似乎也意识到这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故而并未纠缠不休,而是转换话题:“如今帝国疆域极其辽阔,国内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对于政事堂的考验愈发严峻,诸位爱卿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在担忧自己身体的同时,也要打起精神,万万不可失误。”顿了一顿,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续道:“帝国之有今日,殊为不易,乃是举国上下一万人并肩携手、共同奋斗所致,若是因某位宰辅施政错误导致严重之损失,朕固然不忍苛责,可国家法度却不容情。”“呃……”刘洎与马周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回话。御书房内有着片刻沉静,稍后,刘洎试探着问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然再是谨慎小心,怕是也不可能杜绝犯错,只不过吾等深受皇恩,又享受国家之奉养,自当履行职责,有功可以封赏,有过自应责罚。”陛下这是看政事堂里那位宰辅或者参知政事不满了吗?孰料李承乾却摇摇头,道:“赏功罚过固然理所应当,可还是应当尽量杜绝犯错,一人犯错,可予以责罚,然其所犯之过错却已经造成巨大损失不可挽回,此非是治国良策。”刘洎若有所思,看了马周一眼,见这位低眉垂眼只顾喝茶,无奈道:“或许可增添政事堂里参知政事之人数,尽量做到各司其职、各谋其事,太尉有句话说得很好,‘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如此,或可尽量减少犯错。”李承乾果然双眼一亮,赞许道:“中书令果然老成谋国!”刘洎见陛下果然如此心思,顿时叫苦不迭,然而迎着陛下期许的目光,却不能装作不懂更不能予以婉拒,只得吞着苦水道:“现如今帝国疆域越来越广,财赋徭役越来越多,既要开启民智、又要发展建设,臣等才具有限、难顾周全,不如增添参豫政事之名额,扩增政事堂之规模,毕竟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定能顾事周全。”政事堂乃是大唐帝国的决策中枢,全国的政务都要在此经由诸位宰辅商议、讨论之后协助陛下做出决断,可以说掌握着帝国最高之权力。大丈夫立于世间,岂可一日无权?一旦政事堂内增加了参豫政事的人员,不可避免的就会造成权力分散,哪位宰辅能有此高风亮节?说不得都会埋怨出这个主意之人。这是要背一口大黑锅啊……瞥了一旁安静如猫一言不发的马周,心中气愤的同时,也有些羡慕马周这样的性情、风格,譬如这种事,陛下只会问他,不说都不行,却绝不会去逼着马周说。,!因为只要马周不想说,谁逼他也没用……然而他虽然已经将李承乾想得很黑心了,孰料李承乾比他想得还黑。“参豫政事只不过是个头衔而已,虽然可以进入政事堂,也可针对某些政务提出建议,可毕竟未有决策之权,人数再多也不足以改变当下之困境。”此言一出,马周抬起眼睛诧异的看向李承乾,刘洎更是冷汗都出来了。这话何意?参豫政事的资格不足以改变当下困局,那就是要提升参豫政事的权力了?提升参豫政事的人数都会使得宰辅们怨声载道,若是再提升参豫政事的权力,那岂不是从宰辅手中分权?那他这个“始作俑者”岂不要被宰辅们恨之入骨?况且他乃文官之首,名义上的宰辅第一,难道自己“献策”分自己的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李承乾笑意盈盈,显得有些兴奋:“爱卿的想法朕很是赞同,哈哈,爱卿不仅足智多谋,更是朕之肱骨,实乃国之干城!”刘洎不知说什么好,哑巴吃了黄连一般:“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那是我的想法吗?是陛下你的想法啊!李承乾略作沉吟,道:“既然朕与两位爱卿想法一致,不如增补刘祥道、戴胄、唐俭、裴怀节四人进入政事堂,如何?只不过这四人皆乃国之重臣,地位、资历、功绩更是非同一般,区区一个参豫政事之头衔,显得有些轻忽草率呀!”而后不等刘洎、马周出言反对,续道:“朕犹记得贞观四年之时,戴胄曾以民部尚书同平章国计,到了贞观八年,尚书左仆射卫国公以疾辞位,太宗皇帝诏令其病稍痊愈,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皆是以非宰辅之职位,行宰辅之权力。不如赐予刘、戴、唐、裴四人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差遣参豫政事,如何?”刘洎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看了马周一眼,也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惊之色,遂一同起身,躬身施礼,诚惶诚恐:“陛下三思!”陛下这是要掀桌子吗?!“同”者,意味等同,“中书”“门下”乃三省之二,“平章”意为评议辨别、断决处理,“事”则为临时差遣。如此头衔看似权力等同宰辅,实则不过是临时差遣,任免去留皆在陛下一念之间,可以极为有效的掌控政事堂,进而牢牢把握中枢权力。可即便只是临时差遣,那也有着等同宰辅的权力啊!岂不是凭白多出四个宰辅?今日是四个,明日会否就是六个、甚至八个?若仅止于此,还则罢了,陛下乃九五之尊,自有此等权力,政事堂内一众宰辅莫敢不从。可最紧要处不仅于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唐的宰辅可不仅仅是中书省的主官中书令、门下省的主官侍中,还有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因为历史原因,尚书省不设尚书令,左右仆射便是尚书省实际上的主官,而今尚书左右仆射者何人?除去享受左右仆射头衔、待遇的寥寥数人之外,有两人是名副其实的官职。尚书左仆射,英国公李积!尚书右仆射,太尉、越国公房俊!“同中书门下”,“尚书省”呢?是想把尚书省的主官开除出宰辅之列吗?!那可是李积、房俊啊!李承乾眉梢一挑,面容凝肃:“两位爱卿觉得不妥?”刘洎与马周一时之间居然说不出话来。岂止是不妥啊,是大大的不妥!纵然军队屡屡挑衅君权,甚至有脱离君权掌控之危险,极有可能酿成巨大隐患,可此事只能徐徐图之,焉能与军方硬碰硬,且一举将军方两大巨擘开除出宰辅之列?!陛下您是觉得军方都是温顺的小猫小狗,可以随意打压?亦或是自您登基之后屡屡发生兵变,您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在意那两位再给您来一次兵变?可这两位既不是长孙无忌、更不是晋王啊!:()天唐锦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