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晴现在已经是全球音乐榜上的擂主了,粉丝数每秒钟都在上涨,她的《青花瓷》一上传就有几千万听众收到消息提醒。
mV,又见mV。
明明是大家都看过的旗袍,然而所有人都忍不住想要再看一遍。
手持一把扇子的林晚晴出现在视频里的那一刻,好像连天气都晴朗了许多。
林晚晴出现在镜头里,没有像很多擦边主播一样跳舞,也没有搔弄姿,她只是在林子里漫步着,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精致的旗袍,完美的身材,软糯动听的歌声,清脆悠扬的旋律,形成了绝美的视觉听觉享受。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林晚晴声音出现的那一刻,网友们感觉浑身都酥酥麻麻的。
尤其是她回眸的一瞬间,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
青花瓷、旗袍、东方美女,悦耳的歌声,组合起来把无数老外吊成了翘嘴。
唱《我爱你中国》他们是为了恰饭,赚钱嘛,不寒碜。
但《青花瓷》他们是真喜欢。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华夏的网友们还没来得及要求,他们自己就学了起来。
旗袍,在海外一货难求。
老外们唱着《青花瓷》,穿着旗袍,招摇过市,享受着路人们羡慕的眼神。
而《青花瓷》的视频,播放量很快就冲到了十个亿。
好看好听,成为了《青花瓷》破圈最大的卖点。
其实文化输出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得让别人喜欢。
文化输出,光看阳春白雪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娱乐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你很无聊想要找点事做,摆在你面前的有这么几个选项。a:看一部好莱坞级英雄大片。
B:欣赏一下棒子女团激情四射的舞蹈。
c:奖励自己一把,看一部只有两三个人演出的简单电影。
d:学习中文,了解孔子孟子老子的生平事迹。
答案很明显了,除了头脑热或者处于贤者模式的人会选择第四个,其他人百分百会从前面三个选项选一个。
所以用所谓的孔子学院来进行文化输出,效果一直都不好,为啥呢?
人都是惰性动物,能躺着谁愿意站着,能舒服谁喜欢吃苦,而学习,恰恰就是一个苦差事。
想要让文化传播出去,就得让大众感到愉悦,让他们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
比如《中国话》这歌,就是先从有意思的绕口令开始。
老外们一听觉得这个有意思,会中文的就开始学着唱,不会中文的怎么办呢?那就学呗。
热爱才是学习的第一步,只有对这个东西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去学习,文化才能够输出。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看完那些场景简单的电影之后想要去学日语?
因为他们想要搞清楚这些人在说什么。
为什么老外们看完孔子的视频无动于衷不去学中文?因为他们不想知道孔子在说什么。
虽然拿孔子和男优比对孔子他老人家是侮辱,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中国话》和《青花瓷》,走的就是娱乐路线,让老外们觉得这个有意思,好玩,进而产生想要学习中文,去了解瓷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