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老太太后,两人继续走访,收获颇丰。下午回到村委会,将情况汇总给张伯。
“你们这是找到了几个好地方啊!”张伯高兴地说,“我看这事儿成了八成!”
“还得靠大家齐心协力。”黄瑞山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几天后,周至从县城回来,带来了好消息:基金会已经初步同意拨款,第一笔资金将在两周内到账。
“有了这笔钱,咱们就可以正式动工了。”周至兴奋地说。
“那我们就得赶紧定下施工队。”李一佳说,“我已经联系了几个靠谱的工头,明天就来村里谈。”
“好。”周至点头,“同时也要开始培训村民,特别是那些愿意做服务工作的。”
“我已经请了镇上的职业学校老师,下周来上课。”麦小苗说,“课程包括接待礼仪、基础烹饪、安全知识等等。”
“看来大家都没闲着。”周至笑着环视众人,“咱们这个团队越来越像样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联合乡的变化也悄然发生。
村口的泥路被拓宽平整,电线杆换上了新的线路,原本荒废的晒谷场也开始清理,准备作为民宿建设用地。
而最先动工的,是那位老太太家的房子。
黄瑞山亲自负责设计,采用传统的川西民居风格,保留原有的木梁和青砖,屋顶铺上茅草,院中布置了一个小型农艺展示区,还留出一角供游客体验传统灶台做饭的乐趣。
工程进行得顺利,村民们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
一个月后,第一期民宿终于建成开放。
开业那天,村里热闹非凡,不仅有本地村民前来参观,还有几位从城里来的游客,专门赶来体验“共享民宿”。
“这里真的太美了。”一位年轻女孩站在院中,望着远处的梯田和青山感慨道,“完全不像我想象中的乡村,既有自然风光,又有文化底蕴。”
“这是我们特意打造的‘田园记忆’主题民宿。”黄瑞山在一旁介绍,“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主打农耕体验,有的侧重美食制作,还有的可以参加民俗活动。”
“听起来太棒了!”女孩兴奋地说,“我一定要多住几天,好好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
随着首批游客的到来,联合乡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开来。
不久之后,第二期、第三期民宿陆续建成,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有的负责接待,有的学习做菜,还有的当起了导游,讲述自己村子的历史故事。
周至等人也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夜晚,火塘边依旧温暖如初。
“还记得我们刚回来的时候吗?”李一佳喝着茶,望着窗外的星空说道。
“那时候我们连第一步都不敢确定。”麦小苗笑着回应,“现在回头看,好像一切都顺理成章。”
“其实不是顺理成章。”周至轻轻摇头,“而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黄瑞山抬头看了看天,“就像今晚的星星一样,每一颗都需要时间才能闪耀。”
“没错。”李一佳点头,“而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外面,夜色深沉,微风吹过稻田,带来一阵阵清新的泥土气息。
联合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悄然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他们,也将继续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