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景隆似乎也格外在意这解缙,朱标也来了几分兴致问道:“九江,你以为那解缙如何?”
“臣乃此次科举副考,不便评价此科学子。”
“拉倒吧!”朱标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还真想当这次科举学子的座师?”
“眼下独你我二人,随意说说。”
被朱标这么一说,李景隆憨笑一声便也仔细斟酌了起来。
数秒过后,却见李景隆脸上多了几分不悦,语气也十分不满道。
“解缙,着实给臣惹了不少麻烦。”
“倘若先前陛下和太上皇不在贡院,他半个时辰便要上交试卷,臣身为科举副考反倒被他弄得有些措手不及。”
“届时无论他是想要参与工试亦或是离开贡院,臣都不能擅自做主。”
“此事闹大,臣也免不了担责。。。。。”
“有话何不直说!”朱标直接打断李景隆道。
就李景隆方才这番话虽表面上是在抱怨,可实则乃是想告诉自己,那解缙自私至极。
为了他自己能出风头,能在此次科举的考生中脱颖而出。
全然不理会其他科举官员的死活。
李景隆说的轻描淡写,最多不过是抱怨自己将要担责。
可实际上,倘若当时不是自己和老朱在场,无论解缙是要参与工试亦或是离开贡院。
哪怕是两者都不准,使的解缙大闹贡院。
届时相关官员都要问责,甚至还要有人因此掉脑袋。
说解缙是搭上贡院官员的性命出头,也丝毫不为过。
当然!
朱标却也清楚,以解缙的秉性。
倘若不是见自己和老朱在场,他也不会闹这么一出。
恐怕他也会老老实实,乖乖在文试考场中待上三天,写一份更好试卷。
而听到朱标明白自己暗斥解缙,李景隆笑笑,便也调转话锋道。
“不过陛下,这解缙终究还是少年人。”
“能参加会试便也是同辈翘楚,身负大才,自然放浪形骸,无所顾忌。”
“假以时日,多加历练,或许也是可用。”
“不错,确实应该多加历练。”
朱标想了想,旋即拿出高启等人拟定的三甲百余名学子的名单。
按理说一甲进士及第,只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
二甲进士出身,数十人至一百人。
三甲同进士出身,人数更多。
而后续安排,一甲进士及第,放榜之后便可授翰林院编撰、编修。
二甲多为给事中、御史等,三甲则授知县,外放地方。
既然解缙还需历练,那便也没有什么比外放到地方,担任一地知县,管理一地百姓更好的历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