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自有大才,实属特例。”
“陛下仁德,念其年事已高,方才不委以琐碎杂事,具体事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你我皆知,陛下留韩国公在朝,另有大用。。。。。”
“铁大人这不是会变通吗?”
“嗯。。。。。。。”被谢全这么一说,铁铉也觉脸上一阵燥热。
不过很快便紧跟着找补道:“兵部、工部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如何能与韩国公相提并论。。。。。”
“铁大人!”
谢全眸光郑重,一字一顿道:“若是国朝有事,边疆告急,不也要对平日无事的官员委以重任吗?”
“养兵千日,用于一时。”
“只要有一时之用,千日之功便不算枉费!”
随着谢全声音落下,此刻铁铉也不禁暗自沉思了起来。
正因为他也猜到朱标召他们三人回京,乃是为整肃颓然吏治。
因此他铁铉才对那些懒政不作为的官员深恶痛绝。
可谢全所言却也不无道理。
一些个官员有其他别的长处,平时无事时他们做好本职便可,可一旦到了非常之时这些平日里在任上安分守己的官员便也就能派上大用场。
就好比李善长的作用一样。
平日里拿着朝廷最高的俸禄,无所事事。可但凡有大事需要商议,朱标也必会召他前来询问。
“那。。。。。”
铁铉微微有些犹豫,斟酌半晌后还是出声道:“那如此一来,接下来便也整肃吏治了?”
“自然不是!”
谢全直截了当道:“陛下召你我三人回京,首要便是整肃颓然吏治。”
“只不过却不是铁大人先前那般的整顿之法。”
示意铁铉将那二十三人的奏疏摊到桌上后,谢全指了指上面几个人。
“似这几人本就少才,更无所长。”
“终日无所事事,辰时出班,过午即休。”
“这样的人大可以成为此次整顿颓然吏治的榜样,借以杀鸡儆猴,也能敲打其他官员。”
“而兵部主事池光平、工部理政霍景山之流,他们虽亦有懒政之实,可其人终究有才。”
“洪武四年,北伐大军粮饷告急,池广平奔赴各地粮仓,亲自督办粮草运输。”
“至于那霍景山,凤阳中都的宫殿修建,此人立下大功。”
“。。。。。。”
听到谢全将十几个人各有其才的事迹一一说出,铁铉最开始尚能平静,可越听越是惊诧。
这二十三人都是他仔细敲定,并且亲自前往吏部调阅卷宗,方才确定的渎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