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来听听。”朱标斜靠在椅背上,饶有兴致的看向李善长。
见状。
李善长表情愈恭,沉声禀道:“微臣以为,我军征讨云南、吐蕃之时,当彻底肃清当地土司、教廷!”
“凡名下土地甚多,奴隶过十者,都应在我军肃清之列!”
“韩国公是说。。。。。”
“启禀陛下,将改土归流或许要造的杀业,尽数归于战阵之上!”
“如此推行改土归流能够更加顺畅不说,陛下圣明也不会有半分损碍。”
“。。。。。”
待李善长说完,朱标砸吧砸吧嘴倒是没有直接出声。
不得不说,能陪老朱从乱世走出来的,即便是李善长、刘伯温这样的文臣,身上也藏着一股肃杀戾气。
将改土归流所要造的杀业尽数归咎于战阵,此法的确不错。
可这也就是意味着大军在征讨云南、吐蕃之时,云南当地的土司,吐蕃朝廷的所有官员、权贵。
甚至如李善长说的那样,凡名下土地甚多,奴隶过十的小型奴隶主、地主,都要尽数死于明军刀下。
空口白牙这么一说可能并不觉得什么。
可是要知道,倘若征讨云南、吐蕃只是寻常战事,除了些许地方兵卒会死于战阵,云南大部分土司、吐蕃几乎全部的朝廷权贵,或许都能保全一条性命。
然而按照李善长说的这个法子。
到时候将要肃清的人,何止数以万计!
虽说推行改土归流也必然要死上一些人,可到时候大明军队前去镇压民乱。
只需斩首一两个势大的头领即可。
其他奴隶主见状,必然是乖乖献出土地、奴隶,以求活命。
而此刻李善长说的法子,却是要定一条规矩,不问缘由将所有的地主、奴隶主彻底赶尽杀绝。
“韩国公。。。。。”
“陛下明鉴!”不等朱标开口,李善长紧跟着道:“诚意伯于洪武五年曾奏《平蛮策》,‘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若不以强兵严令,以威畏之。微臣恐怕不仅改土归流之策断难施行,事后云南、吐蕃等地还欲复叛。”
“再者!”
“伯温私作《拟连珠》有‘治夷之道,服则畜之,叛则讨之’。”
“因为老臣以为,若不以强兵横扫,不加屠刀。蛮夷断难归服,边陲未必能安!”
朱标微微扶额,脸上多了几分苦笑。
就方才这番话,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李善长早将刘伯温视作恩师。
不过朱标也明白李善长的心思。
所言所论率先提及刘伯温,自然是要证明这番说辞,刘伯温也是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