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此时。
朱标坐于众人跟前,温声宽慰道:“人手一事,待半月后科举落罢,朕自会给你们解决。”
“至于方才所言秦王等人离开封地,你等无所依仗,被地方官员轻视。。。。。”
朱标轻笑一声,玩味说道:“你等五人奉朕圣谕前往地方,代朕监察地方官员,那些官员自然不敢轻视。”
“况且!”不等几人出声,朱标紧跟着道:“况且若封地无事,秦王三人返回京城,可亲王三卫却仍留在封地护卫王府。”
“有这一千五百人马在,除非当地驻军造反,否则无人能伤你几人。”
和大明中期不同,此时地方上军权还掌控在武将手中,臬台刑名不过只是主管典狱。
说白了,大明的军权都在朝廷手中。
一千五百名藩王护卫莫说不惧贪官佞臣的鱼死网破,即便中小规模的万人民乱都能镇压下去。
只不过朱标虽有心护佑这几人的性命安全,却也没有直接将调动藩王戍卫的权利交给他们。
御史掌兵,说出去都让人笑话,朱标也不会开这个不好的先例。
“还有!”
“你等但有奏报,皆经锦衣卫之手,直接送至御前。”
“然你几人却非锦衣卫下属。”
“想来你们几个也不愿位列锦衣卫中,朕便单独为你五人开辟特权,所陈所奏,直达天听!”
“嘶~”
朱标话音落下,几人难掩心头激动,一个个都不由瞪大了双眼。
身为文臣却位居锦衣卫酷吏之下的担忧彻底消散不说,他们更是得到了朱标破格的拔擢。
所陈所奏,直达天听。
此等恩典绝非寻常。
他们所有陈奏能直接送至御前,说掌握一地官员的生杀大权或许有些夸张,可一地官员的升迁调度,他们也有极大的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
但凡他们恪尽职守,在地方上坚守十年八年。那这十年八年的时间里,朝中任何一个官员送至御前的条陈,都不会比他们几人更多。
这便意味着他们自此以后便是天子近臣。
将来!
身后!
朱标给他们的赏赐,绝不是朝中官员所能比拟的。
甚至借朱标圣君之威,成就千古传颂的贤臣之名都说不定。
“陛下隆恩,我等必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朕还不知你五人姓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微臣洪武十年科举及第,白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