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胡惟庸被处置后,李善长便也与其先前的党羽门生彻底划清界限。
眼下除了刘伯温,他还真不知道该同谁商议。
片刻功夫。
待将李存义之事说完后,李善长眼眸微转,赶忙继续道:“今日朝会陛下召铁铉、马虎、谢全三人回京,接下来自然是让他们三人留任京城,委以重任。”
“想来为陛下献改土归流妥善施行之策后,我也是时候该告老还乡了。”
即便李善长没有直说,可那略有颓靡的语气,刘伯温自然能听出落寞之意。
想来是误以为朱标要他给铁铉三人腾位置,这才有了几分鸟尽弓藏的悲楚。
然而话又说回来。
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李善长来说,能在这年纪全身而退,乃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才对。
“善长兄怕不是以陛下鸟尽弓藏,厌弃于你?”
“诶~”李善长重重叹了口气,也算默认。
可此时刘伯温却突然出声笑道:“善长兄,陛下若真是厌弃于你,为何不将李存义之事摆在明面上,直接将你罢免?”
“倘若有心让你给铁铉三人腾出位置,为何没有命铁铉于朝上弹劾李存义?”
“善长兄怕是多想了。”
“如今你在朝中仅有爵位,并无官职。况且先前诸事,甚至就连今日这改土归流一事,陛下都特召你入谨身殿详谈。”
“说陛下厌弃于你,有意让你致仕还乡。这话我却是不信的!”
“嗯。。。。”
“不过善长兄方才一言,却也是中肯!”刘伯温抿了口茶,继续说道。
“李存义是否有不法之行姑且不论,陛下私下将铁铉的弹劾奏疏交给你,便对此事已有表态。”
“为报君恩,善长兄也该费心穷思,助陛下顺利推行改土归流。”
“这是自然!”
李善长也明白,即便是为了将功补过,他也要协助朱标顺利推行改土归流。
这也正是他没有回府给李存义发去书信,而是率先赶来刘伯温府的原因。
“只是伯温。”
“若想推行此策,云南、吐蕃那些个地主势必极力反对,依照当地实情,民变也是必然。”
“只是看陛下的意思,似乎是同意派兵镇压可能发生的民乱,但却又不忍大量屠杀当地百姓。”
“可是伯温你也应该清楚,若不以屠刀严惩,震慑当地百姓,他们必然还会遵照地主、奴隶头子的命令,对抗朝廷。”
“当地百姓早已被土司、地主驯化,我朝若是对他们施恩宽纵,他们反倒觉得咱大明朝廷好欺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的再直白一些,大明与当地的地主谁的威慑更深,谁更能让当地百姓恐惧,当地百姓就会更愿意听谁的话。
并非李善长轻视当地百姓,也不是说偏远地方的百姓没有骨气,只是温顺待宰的羔羊。
只是云南土司、吐蕃教廷对当地百姓荼毒太深,那些百姓只会因为恐惧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