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计算数学一班代数基础的老师吴文达。”
老吴啊?
陈国华听到对方的话,马上便想起了他在暑假期间看到过代数基础这本教材的主编名字。
没错,吴文达就是这本书的主编之一。
得!
真不愧是北大,卧虎藏龙啊。
然而,伴随着课程的开始,他却觉得有些无聊。
只因为这本书,他都已经学习完了,而老吴讲的知识点,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帮助。
往后的课程,也同样如此。
不得不让他有些无奈:早知道就不那么早自学了。
周二这一天,刚上完吴文达的课之后,陈国华便找到了辅导员徐翠薇。
“徐老师,我想问一下,咱们计算数学专业有没有计算机啊?或者说我们北大有没有计算机?”
“你想干嘛?”
徐翠薇皱眉道,却听陈国华表示,他想看看计算机,而不是坐在教室里死读书。
“你一个大一新生,你不读书你还想碰计算机啊?”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徐翠薇当即便训斥道:
“你是北大高材生,天之骄子,我能理解,但你也别好高骛远啊,年轻人,还是要务实一点。”
“徐老师,您也知道,我是北汽制造厂的设计员,我习惯了能动手就不说话,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我早就学完了”
陈国华连忙摊手道。
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五十年代的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确实是自学了不少大学知识。
很多教材都摆放在大学图书馆,甚至是高中图书馆也有。
在高三一班还没成立学习小组之前,陈国华就已经知道班上有不少同学自学大学数学了。
甚至,他们有些人学得还不错。
徐翠薇闻言,狐疑道,“你把大一的理论知识都学完了?”
“昂,不只是大一的,大二和大三的课程,我也学完了,现在就差一篇论文了。”
听陈国华这么自大的话,徐翠薇顿时也不客气了,直接拿出上学期五六级大三学生期末考试的试卷,让陈国华来做。
后者也不废话,当即就在办公室里坐着开始答题。
这个时候,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也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过了一会儿,刚下课的吴文达,以及陈永和、林建祥、滕震寰等青年教师也走进了教室。
看到陈国华在答题,又听徐翠薇没好气地简述了一下前者狂妄自大的话,吴文达等老师,全都来了兴致。
众所周知,北大在西南联大时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而学术精神则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大在五五年的时候,就组建了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一个计算数学教研室。
所以,在这个时候,陈国华一介新生,居然自称已经自学完了所有大学课程,那么他们这些老师该如何自处?
“你们都围在一起干嘛呢?”
门口,教研室主任徐献瑜微笑着走了进来。
看到大家都围在一起,便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