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若烟眉头紧紧皱起,师兄到底明不明白送一个女子发簪的意思。正准备再说点什么,听见前面李书颜说话声音,两人同时往外看去。
“我先走了,去看看她。”李不移心理建设了许久才过来说出那话,眼下立马怂了,正好借机会逃离。
说是去看李书颜,实际上,李不移毫不犹豫,径直出了院门。
李书颜明明听到李不移说话声,问白芷也确认二老爷确实来过,只不过先去找方若烟说事。
他爹出息了,还敢找方姑姑,左等右等,结果只有方姑姑一人前来。
李书颜伸长了脖子:“白芷说我爹来了,怎么没见他人。”
方若烟一阵尴尬,含糊道:“我也不知,或许是临时有事又走了吧。”
她不疑有他,拉着方若烟往书房走去,今日她有两件高兴的事,本来以为李不移也在,能省点事一起说,看来还得跑一趟。
“什么事,”方若烟见她样子也笑了起来,“是好事吗?”
“自然,方姑姑,我新的任命书到了,”她献宝似的,“对了,还有陈年的信。”
“这么高兴,”方若烟接过厚厚一摞:“这么多,陈县令有心了。”
“谁说不是呢,还不如直接出本书得了,”
她嘿嘿一笑:“最近闷在家里有点久,终于能出去自然高兴。”
早在前几天,贺元琳就曾上门询问:问她还要不要入朝为官。
她自然知道是谁让她来问的,哥哥的事情她刚有点眉目,还是男装在外行走方便,当初跟家里的两年之期并未到,她还想再试试。
不知道上面会派个什么官职给她,总不至于还是原先的,官小是非多,还管的宽。
刚才在书房里检查完长流的字,顺带着也练了会,才一会就手腕酸痛。
接着她就收到了任命书,跟任命书一起送来的还有武安县县令陈年的信,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摞,简直可以媲美长流练字的数量。
先是感谢她的话,足足写了三满张,接着提到任命书,发现竟是圣上亲自所书,他的激动之情又整整表述了三大张,还说要把它好好裱起来,以供后世瞻仰。
剩下的全是流水账一样的日常生活,李书颜猜想他应该写了很久很久。因为纸张颜色深浅不一,换了旁人肯定要换上新纸重新誊抄一遍,以陈年能省绝不浪费的性子就这么寄了过来。
随着信件一起过来的还有一大包干辣椒,说是自家种的。以前大伙经常一起下馆子,李书颜口味奇特,要么十分清淡,要么重油重辣,陈年没见过这种阵仗,一直记得她口味。
这种东西寄过来十分费事,那个扣门的陈年没想到还会给她寄这。想到他笑起来全是细纹的双眼,李书颜不由自主也跟着笑了起来。
她拿了个小匣子,把信跟陈年上次给的本子放到一起,若是有机会,她真想回一趟武安县,看一看那些熟悉的人。
信纸下面是新到的任命书,翰林院七品编修。李书昱是二甲三十七名,如果不是放水,他还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翰林,而且还够不上编修一职。
她把袋子里的辣椒往桌上一放:“诺,姑姑,我说最近老吃东西没味,原来是这个要到了。”
方若烟本想向她道别,看她这么高兴一时又不忍心,罢了,过几日再走。来了这么久,不差这一日两日。桌上辣椒大小匀称,色泽鲜艳,一看就是精挑细选,这个陈年挺有心,不枉费她记挂一场。
李书颜迫不及待:“走,姑姑我们一起去找食材,晚上让南星做拿手的。”
方若烟无可奈何:“别辣的涕泪横流就是。”
“不会,不会。”
。。。
今日是李书颜到翰林院上职第一天,新的环境,新的人,她有些不自在。
这个官职本来轮不到她,读书人讲究宁折不弯,进门前她有些心虚,怕大家会不给她好脸色,实际上她完全想多了。
从前她跟着圣驾沸沸扬扬,大家有目共睹,这次也算因公受伤,弄个不好就是因公殉职,再说李书昱本来也是进士出生,才给这点小官,朝臣反倒有些奇怪。
以前曾经上书咒骂她的人在了解事情真相后,以为她自愿配合圣上,故意引叛军上山,纷纷赞一句李大人高义。
对于这种称赞,她无比尴尬,如果事先知情,她也不知道会不会同意配合那人。
跟她一样同为编修的还有一人,那人她刚好有过一面之缘。
余秋白一改那日在山上时的不苟言笑,语气颇亲昵:“你来了。”
李书颜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连忙笑道:“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