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洛阳食话》如今在洛阳已有了稳定的读者群,巡饭计划一旦开始,洛阳这边的运营就不能中断。
林竹在圆桌会议上宣布计划,她伸出来一根手指,说道:“首先,我们要在洛阳设立编辑部,让专门的人负责收集投稿、整理探店,以及发布日常的美食测评。”
“不过肯定要挑选信得过的撰稿人。”林枫道。
“对,比如几位常投稿的读者,其中有几人文笔很好,对美食的理解也不差,可以让他们成为长期撰稿人。”林竹在纸上划拉着人名,这样即便他们不在洛阳,报纸的更新也不会中断。
巡饭计划敲定后,接下来便是如何上路的问题。
“咱们几个人不可能一路徒步吧?”成姗姗举起胳膊,发出疑问。
林竹点头:“得雇个车夫吧,还得有车。”
晏元青摇着扇子回答:“嗯,我们需要至少两辆马车,一辆载人,一辆载行李和器具。再雇两个经验丰富的车夫,最好是跑过远路的。”
“还需要随行护卫巡饭路途遥远,不是所有地方都太平。”他又补充,站在他后面的无痕和飞雁积极举手。
晏元青随意地道:“你们同我一起,我想想是否再多派些人跟着。”
林竹鬼使神差问了一句:“晏大公子,你不会派人盯着我吧?”
晏元青轻笑:“我当然会派人盯着你。”
林竹:……
她决定暂时无视这个话题。
最后,他们在城东的马车行找到了两个经验丰富的车夫——
一位是老周,五十多岁,跑过南北许多地方,见多识广;
一位是小六子,年纪不大,但干活麻利,擅长修车、修马。
“这两位不错。”林竹满意,“至于行程,我们可以先挑选比较近的地方,然后慢慢向稍远的地方扩散。
“可以先从京城、开封、杭州这些繁华之地以及周边入手。”林枫提议道,“这些地区商贾云集,饭庄众多,百姓的需求也大。”
-
最后讨论了半天,他们的第一站选择了冀州,距离洛阳不远,乘马车的话,八天左右就可进入冀州城内。
并且林竹对冀州比较了解,这里离京城很近,也有其自己的特色,他们可以到冀州之后再启程去京城。
不过林竹只了解现代的冀州。特色的食物有。。。。。。驴肉火烧!她上一世吃遍大江南北,最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一口香脆酥嫩的驴肉火烧。可惜,现在是圻朝,她不确定这里的冀州是否有这种美食,亦或是还未流行起来。
想到这里,林竹忍不住摩拳擦掌:“如果有,就一定要尝一尝!如果没有,那我是不是可以开创先河,推广一下?”
在她认真考虑可行性的时候,其他人已经把手头有用的信息汇集到了一起。冀州当地人口众多,也比较繁华,大家都特意进行了一番调查,询问了洛阳本地是否有人熟悉冀州或者去过冀州的,还拿上了地图,也大概了解了那边的风土人情之后,便启程了。
小咪和旺财已经放到了山柳姐姐那里,她答应会把小猫小狗照顾好,他们四个人就很放心地上了马车。
小咪汪汪叫了两声,似乎也在抗议被寄养,不过在山柳的安抚下,才勉强安静下来。
成姗姗跟着林竹一起跑了几趟钱庄,把赚来的银两换成了轻便的银票,免得带太多碎银子在路上不方便,又准备了一些路上可以吃的干粮。
他们带上了一些牛肉干、桃酥、炒米、熏鱼等耐放的食物,晏元青甚至拿了坛温润的花雕酒,打算旅途中偶尔小酌一杯。
出发的前一日晚上,晏元青还在自己的屋子里翘着头思考着,无痕给他拿来了冀州城官员的名册,那么他的第一站便也是冀州城了,他答应了兄长,一定会好好替他看看这些官员们的所作所为以及各地百姓们的实际情况,希望这么一趟下来,也能有所收获。
第二日天大亮,几个人在詹夫人和林远山以及成姗姗爹娘的不住嘱托下上了马车,随着车夫一声吆喝,林竹坐在马车上,兴奋地掀开帘子,朝着爹娘挥了挥手,也朝着即将远去的洛阳挥了挥手,嘴角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我们——出发!”
林枫兴奋地跟着大喊:“全国巡饭,第一站——冀州!!”
由于二人气沉丹田,声音洪亮,过大的嗓门把前头跑着的马吓了一激灵,马车一抖,老胡好说歹说把那小马安抚平稳下来。
马车行驶平稳,微风透过车帘拂过脸颊,让人精神一振。
林竹一边翻阅着他们特意收集的冀州美食资料,一边思索着第一站该从哪里入手:“有人推荐了炒代蟹、上汤酿白菜、还有道特产叫缸炉烧饼,这些都是冀州当地的名吃。哦对,我们也得注意当地的黑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