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拒皇妃 > 第68章 回京城(第1页)

第68章 回京城(第1页)

赵彧在平州待了两天就不得不回去,京城那边陛下已经彻底放权给他了,离不得他太久。硬挤开时间强行去凉州,只是为了看看令柔,再加上要亲自现身警示平州豪强,不要起歪心思。

他的现身也是卓有成效,让原本想救回自己儿子的几家顿时老实起来,不敢有丝毫冒进不客气,个个大义凛然恨不得能亲自送自家不肖子孙进大狱。

自从那日在书房中,赵彧亲手帮令柔挂画,他就再也不生她气。她格外喜欢的东西,连让别人碰一下都不许,却让他来帮忙挂上去。

这是愿意接纳他吧?若是真心讨厌他,怎么会愿意让他这样靠近她?

带着这样的喜悦和期许,赵彧原谅了令柔一切的推拒。他相信他们之间会越来越和睦、恩爱,那些旧日的不愉和怨恨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减去。

送走了那难缠的太子,令柔才终于有机会与宁安送来那幅图安静地待一会儿。

她屏退身边所有侍女,连最亲近最喜欢的紫云都不留,一个人痴痴看着这一幅落泪。泪水也不擦,任由它们淌过脸颊又掉到襟领上,将那小块布料彻底打湿。

宁安,你究竟是什么意思?若是还有情,那为什么不来亲眼见见我?若是无情,又为什么要千方百计送这幅画给我?

她心中有怨气,又被理智纠缠着。她不知宁安在退婚那时候具体遭遇了什么磋磨,但她猜也猜得到,此刻就更不忍心怪他不见她。

是,他是不该来,再想来也不该来。她身边围绕着这么多眼线,见了熟悉的物件都忍不住落泪,见了他那一定会让人察觉。

令柔将那点泪意收回些,竭力不去想那个人。他们已经再无可能了,不如各自安分,过好自己的日子。

赵彧待了两天走,郡主待了十几日也要走,太妃却没想着离开。

令柔打着“修习佛法”的名号上山去见她时,还专门询问一番,她为什么要在此地停留这样久的时间?

太妃是六月中来的平州,本是想借此地避暑,按理说现在暑热过了,太妃应当回到京城才是,可她丝毫没有动身的意思。

静太妃眯起眼睛,含着笑意看这个机灵的精怪,勾唇道:“我回了京城那不就也要带你回?那地方纷杂的很,还是放你这人生艰难的小丫头一马吧。”

令柔见果然如自己猜测一般,不由心悦诚服,真心敬爱这位宽和的长辈。

自从,令柔就在平州安逸住下,除了太子时不时来叨扰耍赖,旁的就再没有什么乱子,甚至到了年后,太子也是许久都不来了。

因为京中又出事了。

陛下再一次昏迷不醒,性命垂危。

京中的大消息一时还传不到边陲小城中,令柔更不会担忧心疼京城中那个能随意主宰她命运和喜忧的大人物,那么无论如何都应当与她无关。

她原本是这样以为的。

然而远道而来的镇鸣此时却满面殷勤笑容站她面前,请她收拾行李同太妃一道回京城去。

令柔已在平州住了整一年了,开始时也不大习惯充盈的雨气和连着十几日都见不到阳光,但再折磨人的天气也赶不走她。

天爷平等对待每一个子民,降下同样的甘霖和暑热;京城那些人却不同,一心将所有错误都要分毫不落地归结给她,就像她是一切错误的源泉。

令柔的眉头和眼睫一并低垂,声音也虚浮不定:“是京城出了什么事情吗?”

镇鸣为难道:“您也知道年后起陛下就缠绵病榻,如今山陵崩,您须得跟着太妃回京去祭奠。殿下本想亲自来应您,可惜实在是抽不开身,就特派信得过的属下过来。”

哦,庆和帝崩,令柔嚼着这几个字出神,明明是应当做出伤感神情的重要时机,令柔心中却像是卸下块重石一般,难以抑制地感到轻松。

她收拾一番情绪,尽量不要把心事泄露地过于明显了,又拧眉道:“陛下令我在此地祈福赎罪,想来也是不愿看我回京悼念的。况且天下间皆是陛下子民,我在哪里悼念都没有差别。只要心中有佛,那么处处都可修行。”

镇鸣听得傻眼,不知这位是不是因为殿下没能来接而借机撒气,这可真是他没预料到的反应,于是又请了一次:“殿下命您立即跟随静太妃回京。”

此时殿下身份已不同以往,违抗太子没有明令的惩罚,违抗皇命可是要抄斩的重罪。

令柔也不怯,赵彧要杀她早就杀了,何须等到做皇帝才想动手?左右违抗他也只是由他们这几个知情,那就更不用担心性命。

于是语气更温和也更坚定道:“烦你同太子说,妾身是自愿留守平州为陛下和大梁祈福。请殿下多操心京城政事,无需在一个被驱离出府的庶人身上费功夫。”

镇鸣完全不懂事情怎么就到了这一步,不过他也不能真按着这位祖宗的意思来,殿下都要登基了,岂能被一后院妇人拿捏住?

于是传去书信一封,几日后收到殿下手信,上面只有简短两行:无需征得她同意,强行动手,安置得宜即可。

镇鸣见了手信,心中大定。幸好太妃已在前几日就出发了,不然他还没胆子在那位面前动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