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石头上刻古诗图片 > 052 专诸刺吴王僚(第1页)

052 专诸刺吴王僚(第1页)

052

专诸刺吴王僚

专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人,著名刺客。当时,吴公子光(阖闾)为了争夺王位,阴谋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四月丙子,公子光将兵士藏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上鱼,便迅速掏出匕首刺王僚,王立死,专诸也被侍卫所杀。吴公子光遂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事见《史记》《左传》《吴越春秋》等。

《史记·刺客列传》: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兵器)。酒既酣,公子光详(伪)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这是古代的“宫廷政变”,即所谓“萧墙之祸”,说到底,是一种权力的斗争,而采用谋杀的手段,可见在当时“刺客”的被重视。

这个故事,被写进了《东周列国志》,并广为流传。元代李寿卿有《伍员吹箫》杂剧。近代戏曲重新演绎了这个故事,有《鱼肠剑》《刺王僚》《专母训子》等。《鱼肠剑》的大意是:“牛二与专诸因讨账争吵,互相角斗。众邻里排解,专诸不从。其妻唤之,即归家。事为伍员见,疑其惧内,问诸邻里,始知专诸孝母,乃往拜之。专诸闻其为临潼斗宝之伍员,遂与结义为兄弟。伍吹箫行乞,吴公子光,遣人邀归,厚待之。伍与柳展雄相见,细诉被害各节,柳许为复仇。公子光聚众议举事,伍员荐专诸。公子光以厚礼聘之,共定鱼肠剑之计,图杀王僚。专诸自请当此重任。归辞母妻,忽变计,欲留家事母,母自尽以决子志。其妻矫母遗命,令速行。吴王姬僚戒备往赴公子光鱼会,见无可疑之处,始与公子光痛饮。已而公子光以疾辞,王僚独酌,专诸以鲜鱼进。众将搜其身,无所获。专诸跪而献鱼,伺机刺僚死,旋为众将所杀。柳展雄等齐出,尽斩众将。”

专诸刺吴王僚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西壁画像。原石画面共五层,本图在第四层。有榜题:左为“吴王”;右为“二侍郎□,专诸炙鱼,刺杀吴王”。此为《金石索》木刻摹本。

《专母训子》显然是从以上故事引申出来的,并带有说教的色彩。大意是:“专诸居姑苏城外,以屠为业,事母至孝。伍子胥弃楚投吴,与之结为生死之交。姬光欲刺吴王姬僚,以夺其位,与子胥谋,子胥荐专诸。专诸归家告母,言姬光约己以献鱼为名,行刺王僚,但俟母百年之后,再行此事。专母训以‘受人之托,必当忠人之事,不必以母为念。’母子二人料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为效忠于君,乃置安危于不顾。专诸出门而复回。老母见其犹豫,佯称口渴,命往涧下取水,即自缢而死。专诸取水归,见状,悲恸异常。专妻自田间返,亦恸哭。专诸欲守孝百日,其妻劝其勿违母志,专诸遂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