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刻在石头上的名言 > 080 为蛇足者亡其酒(第1页)

080 为蛇足者亡其酒(第1页)

080

为蛇足者亡其酒

有一个成语叫“画蛇添足”,说的是蛇本来没有脚,画蛇时凭空添上几只脚,比喻多此一举。它来自战国时期的一个寓言故事。据《史记·楚世家》,事情发生在楚怀王六年(前323)。齐国人陈轸是战国时的一个游说之士,当时在秦国做官。他以使者的身份来齐国办事,正遇上齐国被昭阳围困。于是他又做了齐国的使者,去见昭阳。他给昭阳讲了“画蛇添足”的寓言,使昭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从齐国撤军回楚。

这个寓言在《战国策·齐策二》中写得比较详细: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意思是说,昭阳替楚国攻打魏国,不但消灭了魏军,杀死了魏将,还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接着又带兵去攻打齐国。陈轸是以齐国使者的身份去见昭阳的,便从昭阳打了胜仗、立了大功谈起,说他应该得到最高的职位令尹,可是楚国已有令尹。于是陈轸便讲了“画蛇添足”的寓言:有个楚国人祭祀祖先之后,把一卮酒赏给家人。因为酒少人多,数人分不过来,一个人喝又太多。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者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蛇,他拿起卮将要喝酒,却又拿起笔为蛇画上脚。正在画脚时,另一个人已画完蛇,将卮酒夺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为蛇添脚呢?便把酒喝了。结果,“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酒让别人喝了。

陈轸讲了这个寓言之后,便对昭阳说:战无不胜而不知道适时停止,将会使自己死去,把爵位落在后来者手中,犹如画蛇添足一般。

中国古代的游说者很善于巧妙地使用寓言,这些寓言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画蛇添足”的寓言不但避免了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战争,也在两千多年中劝说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的人。

画蛇添足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画像(左石室第五石第一层)。

在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的画像石中,左石室第五石的第一层,有一个画面可能表现的就是“画蛇添足”。画面有六个人,左右相对,中间的地面上放着一件器物,上面缠着一条蛇。从前边两个人的动作,似乎可以看出,一人伸手要取那器物,另一人又伸出手来阻止。这动作是符合于“蛇足”故事的。所不同者,在下边地上的器物中是不是盛的酒?尤其较难解释的是画面呈现的是缠在器物上的真蛇,而不是在地上画蛇。我们所以判断它表现的是“画蛇添足”,是参照了其他画面的处理手法,诸如省略、变异、错位、富有意象等特点。譬如画子路的装束,为了表现英武,头上可能戴一顶鸡冠帽,或是在帽子上插根野鸡毛,但画像石的雕刻者有的索性在头上画一只鸡。我们知道,从绘画实践的角度看,表现在地上画蛇,要比直接画一条蛇(特别是缠在高颈的器物上)难得多。因为是推测,当然不能十分肯定,唯赖读者去体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